
兴起笔落,酒入诗生
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酒的国度。千百年来,可以说诗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人和酒人往往是一个人,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三大诗人,有趣的是他们也是三大酒徒,他们穷其生年喝了多少酒恐难统计,但从他们的存诗中
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酒的国度。千百年来,可以说诗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人和酒人往往是一个人,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三大诗人,有趣的是他们也是三大酒徒,他们穷其生年喝了多少酒恐难统计,但从他们的存诗中却可以看出他们与酒的缘份之深。难怪有人说:“李白若饮五粮液,唐诗定添三百首”。这一点应该不怀疑,因为“李白斗酒诗百篇”,三百首诗也只不过是三斗五粮液的筹码,很可惜现在能喝到五粮液的人,酒都穿肠过了。“闻道诗人都解饮”,此话不假,其实诗人的饮酒与我们的饮酒不同,人家饮酒的副产品是诗,而我们即使有副产品也不会这么高雅有品位。能吟诗而不饮酒的人向来就少,能饮酒而不会吟诗者却比比皆是,特别是在目前的社会中,酒让更多的人接受了,诗却越来越远离了我们。
诗是酒魂,酒为诗魄。古今诗人把饮酒作为自己的第二生命。曹植说:“酒酣耳热,仰面赋诗”;李白有诗云:“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陆游诗云:“天涯落魄惟饮酒,客路苍茫自咏诗”。诗人饮酒之后自然要抒发情怀,这一点自然是人情之常。因为诗人的感情最丰富,诗人的神经最敏感,以酒作酵,诗自天成。
酒肠无酒诗不流。诗人或友朋小聚,兼以吟诗添词;或两人对饮,以诗行令;或独自小酌,寻词觅句;或触景生情,壮怀激烈;或对酒相思,缠绵幽怨。不论什么情境,何种心情,诗与酒总是相伴而生,如影随形。在他们看来,有酒而无诗,则酒味不醇不香;有诗而无酒,则诗味不浓不雅。
苏轼在赞陶渊明的诗中说:“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唐庚说:“温酒浇枯肠,戢戢生小诗”;范成大诗云:“老去读书随忘却,醉中得句若飞来”;陆游诗曰:“饮如长鲸渴赴海,诗成放笔千觞空”。都写出了诗和酒的密切关系。
更有甚者,说饮酒方能写出诗的数量和质量来。杨万里说:“三杯未必通大道,一醉真能出百篇”,“一杯未尽诗已成,诵诗向天天亦惊”。罗愿曾说:“明朝秀句传满城,笑指空樽卧墙壁”,这里是否夸大了酒的作用?诗人和醉鬼均在可原谅之列,醉诗人就更应该原谅了。
不过,有一点我是相信的,那是诗的境界与酒的境界是十分相近的,那就是超然于物外的感觉,这感觉酒后有,诗中也有。只是我们平常人没有,平常人即使酒后有,也记录不下来,表达不出来,只有诗人能合此二者,以成佳句,流芳于世。“形同槁木因诗苦,眉锁愁山得酒开”。
因此,我劝当代为数不多的诗人们,或多或少地喝点酒,以助其诗兴,但我决不提倡空有酒肠而没有诗肠的人,酒后再附庸风雅,那才会贻笑大方。诗与酒,不该仅仅是国粹。
中国从《诗经》以来,究竟有多少酒诗?恐怕谁也说不出来,不过有一点可以说,那就是诗中的精品往往出自酒诗之中。“六十年间万首诗”的陆游,写酒的诗就高达3400余篇,可谓酒诗之大全。
今天上班,恰遇天降瑞雪。那就引来白居易的一首小诗作结。诗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版权声明:本文由30ok网通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renyuechuanqi.com/html/zawen/xo7duodd7gyh2.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