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亚当与夏娃

孤独的亚当与夏娃

不可逆杂文2025-11-02 12:06:57
一说到亚当和夏娃,可能会有许多人脑子里立即会想到性。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亚当夏娃似乎理所当然的不再与爱情有关联,他们更多的含义,代表了性和情趣用品。而我之所以要用孤独的亚当与夏娃来命名这篇文章,绝非
一说到亚当和夏娃,可能会有许多人脑子里立即会想到性。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亚当夏娃似乎理所当然的不再与爱情有关联,他们更多的含义,代表了性和情趣用品。而我之所以要用孤独的亚当与夏娃来命名这篇文章,绝非哗众取宠,“孤独”定义了亚当和夏娃,也定义了爱情,更是我读北村中篇小说《玛卓的爱情》之后唯一能找来做为标题映射我全部感受的载体所在。
爱情离我们越来越远,在这个虚浮颓废的时代,更是如此。二十多年前的先锋派作家北村已经开始对爱情的本质产生了溯源的行为,其实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又何止一个人在爱情这条无边无尽的河流里沉浮呢?所有的怀疑、忐忑、忧虑、困惑,一旦与人最初的生命形态互为渗透,便显得如此沉重、执着和异样的迷恋。《玛卓的爱情》里的“我”以第三者的身份旁观了刘仁和玛卓爱情从开始到结束的全部过程,北村以不同于传统小说的手法,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的把一次情感的起伏过程压抑着呈现给读者。从表征来看,我们可以理解这是一部关于世俗爱情走向悲剧的小说,当然里面夹杂着一些技术的手法和叙述的标新立异,也隐含着作者对生命、生活和爱情的认识。但倘若你仅仅只是读到这些,大约北村本人也不会答应。从前的先锋小说代表之一北村,假如把他置于现在的社会情感环境来看,我以为他仍然无愧于“先锋”二字。只是他的“先锋”已不再局限于文字的表层,而开始尝试探及并深入人的灵魂以及对人性和人类终极归宿、价值的关注。
我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我读了《玛卓的爱情》,而且不止一遍。
首先说孤独吧。
“你这样出走让人着急呵,为什么要这样做?孤独。”她说。
上面的对话摘自原文,当时的玛卓和刘仁刚经历了一个在隧道的寒冷夜晚。玛卓的突然失踪让疯了似的刘仁无所适从,在找到玛卓之后,刘仁问出了上面这个问题,玛卓说,孤独。这就是答案,其实这个答案也是北村给读者的答案。全文集中在一处多次出现“孤独”二字,而并非全篇漫无边际的直指孤独,这种集中叠加似的意象强调,是作者在隐秘的传达给我们的信号。人,爱情,以及一切人类文明活动生产彼此的交往对话饮食休闲等等等等,无不与孤独有关。这种与生俱来的情感种类,从人类最初的起源开始就已深深烙入身体和与之相关联的情绪之中。无论有无上帝造人,我想人类最初的生活形态必然是从独到群,而为什么人类最终会以群居的方式来度过时光,这其中最大的原由,大约是始于对孤独的害怕和拒绝。至少这是因素之一。而爱情也同样如此。玛卓说,你知道吗,这三年来,我心里多么孤独!玛卓爱刘仁吗?或者刘仁爱玛卓吗?如果爱,他们为什么在婚姻的第一晚,却无力面对彼此?乃至连最基本的男女之亲都无法进行?如果不爱,他们为什么又要选择婚姻来禁锢自由呢?为什么最终会以终结生命的方式来完成最初对爱情的承诺呢?我们其实并不懂爱情,爱情是欲望和情感的结合,两者的和谐程度决定了婚姻的质量。但这其实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对爱情的注解,更深层次的,是众多的男男女女们因为害怕生命的孤独而无意识的相连彼此的生命。在这种潜意念的催化下,孤独的刘仁以写信的方式寻找情感的出口。而在婚前相当长的一段日子里,玛卓并不知道刘仁曾经给她写了那么多有关爱情的信,这是特别矛盾且空幻的行为,旨在对自我灵魂的安抚?或是通过这一载体来实现融入真实生活的目的?玛卓还说,我没料到还有一个人比我更孤独,他一直跟我说话,我却是个死人。谁比谁更孤独呢?写信的刘仁比写诗的玛卓更孤独吗?会跳土风舞的玛卓比因钱而困于生活的刘仁更孤独吗?作为第三者的“我”比“胡说八道”却暗合事实的“医生”更孤独吗?北村让玛卓不停地洗手,直到把手洗成纸,洗成一片树叶,这种看似极不健康的行为,其实正隐含着玛卓对精神洁癖的变态追求和对孤独灵魂的强力挽救。他们都是想好好爱对方的人,在这个爱的旋涡里挣扎浮沉,最终解脱的方式却是死亡。
那么与亚当和夏娃有什么关系呢?
小说在写到“孤独”的时候,同时也写到了蛇,泥蛇,成群的泥蛇,几十上百条的黑黑的泥蛇。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北村其人。北村是一位基督教教徒,这一身份可以为蛇的出现作出合理的解释。在亚当与夏娃居住的伊甸园里,除了上帝,还有一样动物,那就是代表了邪恶的蛇。正是蛇引诱夏娃偷食了智慧树上的果子,亚当和夏娃才被上帝赶出了伊甸园,并从此懂得了人类的善恶和爱恨。小说某一局部的情景描写,与亚当和夏娃的故事惊人的相似,都是通过蛇来生发爱情,都是在极度空凉的地带进行。刘仁和玛卓走下山的时候,作者有一句话不可忽视:“但她往学校走时,脸色越来越难看了。”多么幸福的一天啊,不,好象没有一天,半天?这并不重要,我们所知道的是,刘仁与玛卓的爱情,只维持了非常非常短的幸福时光。那个发生在隧道之后回校之前的爱情故事,以回归现实而彻底终结。玛卓从此懂得了憎恨,她容不得一粒细微的沙子进入眼帘,哪怕是刘仁对一个女人的不经意注视。玛卓就此事反复询问“我”原由,这让“我”从不以为然到害怕惊惧。其实“我”也是爱玛卓的,只是在刘仁与玛卓的爱情面前,“我”的力量显得如此渺小。从此亚当与夏娃走出了上帝的视野,他们居住在一起,有了孩子,没有了孤独,却对彼此更加的陌生和怀疑。这不是钱的问题,玛卓说。从一件皮衣到一罐奶粉,玛卓始终坚持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你爱不爱我的问题。刘仁不爱玛卓吗?爱却要选择离开,以分离的方式持续爱情,这是多么可悲的爱情啊。玛卓不爱刘仁吗?她把刘仁写给她的信一路带去了日本,并把它们当樱花一样散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玛卓就是夏娃,刘仁就是亚当吧,他们俩象征着整个人类。因为孤独和邪恶而走到一起,却在懂得善恶之后,又因为爱憎分离,然后彼此挣扎。这种挣扎的痛苦,甚至可以让玛卓产生幻觉,她对抱着她的“我”说:“难道这还不是爱情吗?那什么才叫爱情呢?”那什么才叫爱情呢?北村给了我们一个空间,他没有让“我”回应玛卓那一瞬间的迷失,这也暗寓着人类最基本的纯洁,和对未来的向往。被蛇诱惑之后的亚当与夏娃走到了一起,一方面是因为孤独,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性最本原的需求,这是爱的表达方式和载体之一。在丢失了一些质朴之后,我们必须要付出代价来弥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