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花背后的神话——《心火》
这是多年来一直陪着我的那些众多影碟中的其中一部;也是最钟爱的其中一部。喜欢它的原因非常多:法国女演员苏菲。玛素;故事发生的年代;为爱而生为爱而寻的情节;人物非常少的安排;语言相当精准毫无长篇大论;另人
这是多年来一直陪着我的那些众多影碟中的其中一部;也是最钟爱的其中一部。喜欢它的原因非常多:法国女演员苏菲。玛素;故事发生的年代;为爱而生为爱而寻的情节;人物非常少的安排;语言相当精准毫无长篇大论;另人心痛的母女情深等等;甚至于伊莉莎白的19世纪欧式束身长裙都让我非常喜欢。“当火光熄灭时,我们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当火光再次点燃的时候,一切都将恢复以往。”这句话出自伊莉莎白的独白,多次出现在电影中,以此来表现了女主角外表冷淡,内心却激情澎湃的个性。我也很爱这句话,它是一个有关火光的神话,甚至可以直接说是一个麻雀变凤凰的神话。但这神话并非真的是神所赐予,却是女教师不屈的个性所达成的。
也许我真的是爱极了伊莉莎白的个性,倔强,责任,自信,自强,不卑不亢,有勇有谋。也许我这样说似乎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另一个同是女教师的角色《简。爱》中的简,那个对着心爱的罗切斯特大声说:“你以为我矮小,卑微,不美,我就没有了感觉了吗?你错了,因为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就像我们都是赤裸着来到这个世界一样。”简不美,但伊莉莎白确很美,而且绝对与简一样,对人性的尊严誓死捍卫。但也是这美貌,使得伊莉莎白的出场充满了风尘的味道,象只无法逃脱命运的流莺,安静而悲哀的任人挑选。那时,她想必心中又是多么的凄凉,然而女子的命运终究无助,卖身替父还债的事实无法改变。
心火是一个神话。并不是说,这电影真的让一个曾经贫穷的女教师找到了真爱;也不是说,电影后期的伊莉莎白真的能以自己的完美与无懈可击使所有接触过她的人都被她的魅力所折服;更不是说,在火光的背后,隐匿在黑暗的罪恶永远都会被掩埋。心火的神话在于它讲诉了一个并不完美的骗局,并且使所有观看它的人都相信了它所显现的骗局。
那是标准的犯罪,是一个弥天大谎!伊莉莎白最终爱男人公吗?这是不可能的。正如一个女子会真心爱某个曾强奸过她的男子吗?那本来就是强奸,只不过在男人欲望的背后似乎还有更加不可告人的目的,无论那目的是否有情可原,对于伊莉莎白来说,所有的犯罪都必然是无情可原。说到底,《心火》是用唯美的图面描绘了一种低俗的两性关系。这种肉体对肉体的赤裸被很诙谐的点燃在伊莉莎白的女儿身上,那个九岁的小女孩,任性,倔强,非常自闭,象极了她的母亲。于是,这罪恶居然化为了恩情,化为了男女主人公相爱的本源。
电影的张力是很强的,它能使万恶之源变成青春之泉,能使不死鸟变成九头虫。其实《心火》没有什么过失,它依然是个神话,罪恶每天都在发生,又有几人能把眼前的罪恶都变成良善呢?
版权声明:本文由30ok网通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renyuechuanqi.com/html/zawen/x84o55si8t1fm.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