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槛外人
闲来重阅红楼,对宝黛二玉之恋,叹之又叹的神仙般的情恋后,更多留在心里的自称“槛外人”的妙玉。这个戴发修行的“小尼姑”来自苏州,自小体弱多病,做了很多法事,买了许多替身为其消灾去病,皆不中用,偶入空门后
闲来重阅红楼,对宝黛二玉之恋,叹之又叹的神仙般的情恋后,更多留在心里的自称“槛外人”的妙玉。这个戴发修行的“小尼姑”来自苏州,自小体弱多病,做了很多法事,买了许多替身为其消灾去病,皆不中用,偶入空门后,身体方才好将起来,所以与佛结缘,做起了“尼姑”。之所以将尼姑加引号,因从头至尾未曾道过一句佛号,自认为其并为脱离尘世的渊源,只是顿悟了人间世象罢了。在妙玉心中,还在内心的角落里暗藏着一片泛光的珠玉,只是不与人分享。若评定妙玉为“世外人”,又些牵强。宝玉寿辰,在祝寿的贴子上却为自己落款为“槛外人”,竟是如此诡僻,大观园之中还未曾见拜贴上下别号的。我倒是觉得这词这所为用得再准确不过了,恰如其人。如同她遗世独立的性格。好一个“槛外人”,把自己定格于世外,以青灯,莲台相伴。不喑槛内的世事的纷乱。坐在黄条案下,把玩着她的碧玉杯。这个被人评定“僧不僧,俗不俗,尼也不尼,道也不道”的人,她的出现是大观园繁华似锦反衬,在京参习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后随了师傅,被贾府请来在“拢翠庵”,这“庵”不是什么道观,供奉的是也不是太上老君而是观音菩萨,可见也是“尼姑”。妙玉的出家有些被迫的,所以称之为“尼姑”折杀了妙玉梦里的“槛内”的事物。无奈,无奈的扶尘静庵。
大观园的女儿中,黛玉是妙玉的最亲近的朋友,经常请她到庵里谈诗喝体己茶,有句评说“若只管丢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其捡怪,一则失了咱们的贵阁面目,二则也与题目无涉了”。一句“咱们”“闺阁面目”,可知她内心未把自己作出家之人。书中也写惜春则是妙玉堪称的知己,但却与她未曾有过半句知心的话语。妙玉教怞烟识字,还有宝钗,宝玉,黛玉一起吟诗作赋,还送刘姥姥成窑杯,可却把惜春称知己,也只是性格怪僻中的怪癖。
解读妙玉常拿自己的碧玉杯给宝玉喝茶,其中之意奥妙尽在小“尼姑”心中。理解为两种一则暗恋,二则坦荡。前者多为人津津乐道,在男女间生出无数是非的联想猜测。我则认为后者才是妙玉之风范所为,毫无暧昧,纯粹的坦然。只因她和黛玉皆是冰雪聪明之人,若真对宝玉怀有情愫,黛玉岂能看不明,如果妙玉别有私心,善妒,爱醋的她又怎能善罢甘休,更别说做朋友了。再者小“尼姑”的也会察言观色,不会看不出黛玉和宝玉之间春心爱恋。
妙玉,宝玉,及黛玉结的是佛缘,是大观园里的一段“槛”内与外的渊源。“槛内人”宝玉,尚留恋沉溺在红尘。“槛外人”妙玉则是化身置外,超俗脱尘,一切皆为“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宝玉称妙玉为“槛外红梅”不无道理,特立独行的她,不受任何戒条限制,不分男女,更不受任何感情的羁绊。恋恋红尘,轮回世间,淹没繁华,最终宿命归于土馒头,了此一生。
妙玉是世人所不解的,因为我们做不到无所求,无所怨,甚至毫无所思。我们只是拼命的追逐名利,不断的索要,有了再有,多了再多。匆忙间无暇顾及亲朋好友的冷暖,纸醉金迷做了工具,一具行尸走肉的奴隶。我们的现代,无法有妙玉的情怀,“槛外人”是向往,“槛内人”才是真正的生活写照。
古人云:爱到深处无怨尤。而妙玉却爱到至高至纯,无言处。
版权声明:本文由30ok网通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renyuechuanqi.com/html/zawen/x8u6od445tgmh.html
上一篇:迷信,科学的死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