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省委书记同名

我与省委书记同名

河灵杂文2025-04-28 09:48:31
新来的省委书记与我同姓同名。全国同姓同名者众,但我与省委书记同姓同名,却在小小的县城里引起不少人的兴趣,也给我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我在这个县级市里虽是个无品小吏,但在官场上还有些知名度。一些熟人相见以我
新来的省委书记与我同姓同名。全国同姓同名者众,但我与省委书记同姓同名,却在小小的县城里引起不少人的兴趣,也给我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我在这个县级市里虽是个无品小吏,但在官场上还有些知名度。一些熟人相见以我与省委书记同姓同名为笑料,故为惊讶:“你不是去省里当书记了吗,到基层视察来了?”官场上时常有人以与某大人物同名而相互开玩笑,这也反映一些为官者的不良心态。我想,假如与历史上的汉奸、卖国贼之类的同姓同名,人们还会彼此开玩笑吗?或是真的有人飞黄腾达了,多数人则会尽力恭维,很少有人拿名字开玩笑的。更可鄙的是当有人以此开玩笑时,被玩笑者心中还洋洋自喜,似乎这是一种荣尚。其实,在灵魂深处与那些“我爸爸是某某长”有何两样。
现实中,我与省委书记同姓同名真的带来了麻烦。
一次,省报要发表我的一篇散文。编辑部打来了电话,要我使用笔名,怕是因为与省委书记同姓同名引起混乱。我想,省委书记是封疆大吏,日理万机,谁相信他有时间写这类游山玩水的雅兴文章。但为了文章的发表,只好改用笔名了。那年,我被评为出席省文化系统的先进工作者。省文化厅的一名工作者来电话询问,我的姓名与省委书记同姓同名是否笔误。我的姓名使用了几十年,合着眼也不会写错,岂能有误。更有趣的是省委书记来我市一家钢铁公司视察。那时我已经退休返聘到这家公司工作,公司接待室与我的办公室对门。省委书记在接待室里与市、县及公司领导们座谈,他的随从大员们便涌到我的办公室里休息。他们进屋见到我的桌牌,似乎见到我的名字都很敏感。有人说,这里还有一位同名的……便有人将我的桌牌翻过来扣在桌子上。当时我心中很不是滋味,但未敢发作。我想,这是冒犯了省委书记大人的名讳了。辛亏是在民主的现代社会,若是在封建王朝,冒犯了皇帝或大人物的名讳,则会引来灾祸。所以,在封建社会里起名字要避讳。
避讳,是中国旧社会特有的东西,据说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民国时期才废除。那时,人们对皇帝或大人物是不能直呼或直书其名的,否则就有因犯讳而坐牢甚至杀头的危险。
其实,名字只是人的符号。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不需要以名字区分彼此。如同现在家里养的宠物,即使人们给其起很好的名字,宠物之间也不会彼此称呼。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我们从“名字”两个汉字本身就可以推其最初含义。“名”由“夕”和“口”两字组成,对此,《说文解字》解释说:“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意思是说,在早期的社会交往中,人们白天相见,可能通过形体,面貌、声音相互识别,一旦到了晚上,相互看不清楚,就只能过自报名字来区分你我了。可见,人的名字产生是社会交往的需要,也是人类的一种进步,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又产生一种封建的东西——避讳。
在封建社会里,避讳的常见方法是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避讳的字。如清世宗雍正皇帝,他是“胤”字辈的,名叫爱新觉罗·胤禛。他当上皇帝后,为了避讳,下令将“胤”字辈的兄弟全部改为“允”字辈。
在我们的共和国国度里,避讳,这一封建的东西似乎不存在了,但在一些人的思想深处还根深蒂固。所以,我与省委书记同姓同名才引来诸多趣事。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