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证法和庄子证法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从古至今不知道被读了多少遍,可是这句话却是经不起推敲的,“舍鱼而取熊掌”就是说拿大的、好的,把小的、坏的留给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从古至今不知道被读了多少遍,可是这句话却是经不起推敲的,“舍鱼而取熊掌”就是说拿大的、好的,把小的、坏的留给别人,人品实在是不敢恭维,孟子那时候可是没听说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吧!这样的“舍鱼而取熊掌”,可是给孔夫子的脸上抹黑啊!孔夫子可是没教过他的学生见利忘义吧!要是说见利忘义,这恐怕冤枉了人家孟子,人家也是说要“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也”,不难看出孟子是把“生”比做鱼,把“义”比做熊掌,再根据人们爱占小便宜的心理推出了这个舍生取义的结论,想必这个“舍生取义”的人也是爱站小便宜的吧!一个爱占小便宜的人会舍生取义,这是让人怀疑的。如果是一个不爱占小便宜、正直的人,恐怕就要把好的、大的“义”让给别人,自己挑个坏的、小的“生”吧!反过来,“舍义取生”的就是谦虚、正直的人,而“舍生取义”的就是些爱占小便宜的人。我们固然知道舍生取义是对的,舍义取生是不对的。这恐怕颠覆了小人与君子的概念!
我至今还不明白孟子为什么把生比做鱼,把义比做熊掌。我想吴三桂和汪精卫这二位必然是选熊掌的吧,可他们却选了生,这是和孟子的想法相悖逆的。如果把生比做熊掌,把义比做鱼,这倒和吴汪的做法是符合的。
说完了孟子再来看看庄子吧!“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是什么游戏呢?如果这样说下去的话,惠子又可以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你不知鱼之乐?庄子再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你知我知鱼之乐?有点乱,虽然有点乱,不过如果他们二人都精通逻辑的话,争一万年也结束不了这场争辩。很奇怪庄子为什么会说出这样没水平的话,一点说服力都没有。这恐怕就是他们的唯心主义吧?
版权声明:本文由30ok网通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renyuechuanqi.com/html/zawen/x5o74485o0gmm.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