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死者最真的尊敬——我看《入殓师》

于死者最真的尊敬——我看《入殓师》

以便杂文2025-10-20 05:25:16
入殓一词在百度词条中的解释是:将人死尸体移入棺木,又叫“入馆”、“入木”、“落材”,古称“大殓”。这不是一个人们喜欢讨论的词,就如生与死,人们更多的是关注生的喜悦,忘却死的痛苦。但和生一样,死也是每一

入殓一词在百度词条中的解释是:将人死尸体移入棺木,又叫“入馆”、“入木”、“落材”,古称“大殓”。
这不是一个人们喜欢讨论的词,就如生与死,人们更多的是关注生的喜悦,忘却死的痛苦。但和生一样,死也是每一个生命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所以对死亡的关注引起对从事死亡相关职业的关注,引来对入殓师的关注。
无疑日本人对这个问题的反映更为敏锐。
曾看报道说,若问日本人是否相信鬼神的存在,有95%以上的日本人会回答相信,所以日本电视台的灵异节目最多,日本也成了公墓可以建在住宅区的国家。日本人这样理解这个问题:人死后都是成佛的,所以墓地上有的不是鬼而是佛。住宅周围有那么多的佛护佑着,是福气。但在对死亡的理解这样开放的国家里,入殓师这个行业,仍不被人理解。
主人公小林大悟本是一名大提琴师,但剧团的解散使他和妻子的生活陷入困境。搬回乡下居住的小林误打误撞的应聘到一家从事入殓行业的公司。起初他是为了很高的报酬没有离开,而后是看到社长为死者入殓时的庄重与尊敬,他的灵魂受到震撼,心甘情愿的选择了这份工作,并怀着无限的敬意完成每一次入殓。他从事这份职业的消息传开后,朋友劝他放弃,他没有;妻子以回娘家相逼,他也没有放弃。就在所有人都要离开他的时候,他靠着自己的那份虔诚,那份对死者的尊敬换来了妻子和朋友的理解,也在为自己父亲入殓的过程中,化解了父子间二十多年的不理解。
看完这部片子,我只有一种想法,若我死后,能有小林大悟这样的入殓师为我入殓,将是人生最后一件幸事。
死亡谁都不能避免,但在死后还能拥有那样的尊严,虽然自己身在未知的国度,仍会觉得幸福。
我目睹过姥爷的入殓。来帮忙入殓的是父亲找来的某寿衣店老板。之前他曾帮忙处理过我爷爷的后事。他面庞发黑,有种说不出来的凶气,身上披挂许多金饰,从麻将牌一样大的戒指到几乎和麻绳一样粗的项链。饰品上没有玉石,和我原本想象的从事这一行要用玉来辟邪的样子是不同的。他很熟练的打开姥爷的双手,左手放入一个金元宝,右手放入一个银元宝,在老爷左手无名指上带上一枚戒指。我看着这些动作的完成,脑中只是在想,他为我姥爷带上的那枚戒指,为什么就使我的姥爷看来不像我的姥爷了呢?姥爷活着的时候眉目英挺,过了八十岁也未曾驼背,首饰这类东西,和他是绝对无缘的,为什么要在他死时给他戴上这样一枚戒指呢?至于姥爷的寿衣是如何传上的,我已经记不清了。这么多年过去,我始终不能忘记的就是那枚和姥爷不搭调的戒指。
《入殓师》真的把对死者的尊敬发挥到极致,无论是高寿而终的老爷爷,还是年少轻狂的飙车女,他所尊敬的,并非某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死亡这件谁都无法逃避的事情。无论你生前富有或贫穷,高贵或低贱,入殓师都为你做到擦拭干净身体,在不被看到身体的情况下换上入殓衣物,还原最可能真实的生前相貌。这是对生的复原,对死的尊重。
世俗的偏见对某些特殊行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小,如果不是这样,入殓师不会被搬上银幕,也不会参与奥斯卡的角逐并最终获得最佳外语片奖。
片中仍有我不满意的瑕疵。广末凉子全剧中只有一个表情,幼稚的没有演技可言。作为少女偶像出道的她,如今眼角眉梢皱纹可见。我脑中总是跳过《情书》里她的样子,而后感慨,不过十年,少女迟暮。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