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现象与挂羊头卖狗肉

于丹现象与挂羊头卖狗肉

鹾贾杂文2025-07-26 18:50:02
前几天下午,路过荷花市场,看到一位顾客正和鞋店老板吵架,原因是这位顾客前几天在这儿买了双鞋,才穿了几次就损坏了,要求赔偿。而老板不同意,说我们这儿卖的都是名牌厂家的商品,不可能有这样的现象,即使看到了
前几天下午,路过荷花市场,看到一位顾客正和鞋店老板吵架,原因是这位顾客前几天在这儿买了双鞋,才穿了几次就损坏了,要求赔偿。而老板不同意,说我们这儿卖的都是名牌厂家的商品,不可能有这样的现象,即使看到了自己门店的发票,他还是说:“你这发票是假的,不知道从哪儿捡来的呢?”听到这里,我就走开了。如今,这市场上“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比比皆是,就连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于丹也借助于《百家讲坛》成名之后,便把自己的心得在书店里卖,且一时间,大有洛阳纸贵之势。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这似乎是件好事,但仔细想来,还是有上当受骗的感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一天天地提高,但人们的精神世界日益变得荒芜,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几乎充斥于社会,充斥于我们的头脑,信仰危机、道德沦丧、精神颓废、社会风尚败坏,曾让不少人感受到这样的疑惑,经济发展必然导致道德滑坡吗?而于丹,就是在现代人在追名逐利日渐疲惫之时,为人们在古代典籍中寻找灵魂的落脚点,告诉你人原来还可以这么活,实际上,说实话,人也不大可能像老子交待的那样活,因为“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的理想,毕竟不符合时代的发展吗?
当前的市场看起来是五花八门,其实,说到底是很简单的,因为它是由人构成,买卖都是人做的。为什么媒体上的广告可以起到促销作用,他们不就是利用人性中普遍存在的相信众口铄金这一弱点吗?民间的巫婆跳神请神,刚开始也不会有多少自信,等迷信者相信她就是神的化身了,她也就相信自己就是神了,从此后就开始了自己的大肆表演。于丹今天讲一次,明天说一回,等到大家看得多了,就慢慢地相信了,而这时候的于丹更为自信,这种自信的态度,会反过来更加强观众对她的信任,这个时候,无论她怎么说,也就怎么是了。
昨天在网上看了《于丹解读老子》这本书,仔细地读了一些章节,感觉于丹教授的水平,也不过是在读《道德经》而以,她根本不是在解读老子的思想学说,而是借“古代名人”这张虎皮,做成一面迎时代之风招展的“大旗”,来贩卖自己的那一点点“心得”。而她的心得,也只不过是自己对世事、人生的一些的看法,这些与老子思想的深度和厚度相比,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有些时候感觉连巫也不巫!更何况于丹的解读中,常识性的错误不少,如果这种错误,出现在一个中学生的习作中,老师可以给他纠正,但出现在于丹的书里,就这样大模大样地上市,这就不能不让人担忧于丹的书给国人造成的负面影响。
前些年市场上盛行什么口服液、蜂皇浆等等之类的补品,光看名称和说明,那里面肯定说得都很好,可以强身健体,甚至可以治病。其实稍微有头脑的人都知道,保健品是国家批准的食准字,而不是药准字,怎么能治病呢?这分明是天方夜谭吗?这些补品,也就是糖水和几种味素调和而成。其实于丹所谓的心得,说白了就是一种文化类的补品,产品名称有“老子”、“孔子”等国人期盼理解的历史名人,再加入一点“人文味色素”而已。这么一说,于丹和卖假药的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是假药说不定可以危害人的性命,而于丹的假药稍微好点,因为她的掺水量更大,消费者光是喝水,没有中毒之虞,所损失的也仅仅是买假药的那点钞票。
于丹的心得误解了古代经典名著,这还不要紧,因为无论对错,谁都有说话的权利,我们没有理由不让于丹说话,然而,她这样肤浅片面的理解竟受到了这么多人的欢迎追捧,就不能不让人感叹中国当代的文化空虚了。从于丹书的销量看,中国人并非不愿读书,只是能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地让我们可以反复品读的好书太少了。《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有这样的说法: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若不幸而过,宁僭不滥。我衷心地希望,即使市场上这样类型的好书少,于丹挂羊头卖狗肉的心得之类的书还是少一些得好!不是吗?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