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瑟与他的迷你王国》:没头脑的俗套集成

《亚瑟与他的迷你王国》:没头脑的俗套集成

贡珍杂文2025-10-11 20:37:32
《亚瑟与他的迷你王国》的导演吕克•贝松可以看成是向好莱坞挑战的法国导演之。但是,他的这种挑战,颇有一点类似中国的张艺谋,当吕克•贝松制作法国本土电影的时候,尚有一点独特性,但一
《亚瑟与他的迷你王国》的导演吕克•贝松可以看成是向好莱坞挑战的法国导演之。但是,他的这种挑战,颇有一点类似中国的张艺谋,当吕克•贝松制作法国本土电影的时候,尚有一点独特性,但一旦把自己摆在好莱坞同等的立场上,便失去了自己原有的品性与特质。

《亚瑟与他的迷你王国》就可以看成是这样的一部电影。通观整个电影,可以说,都是一种俗套的大集成,几乎看不到一点什么独特的创意。与美国动画片相比,整个电影之内容守旧,情节俗套,神话元素乏味。

《亚瑟与他的迷你王国》里面混和着我们业以众所周知的通用神话元素。这里有一个与人类世界并存的小人国,人类可以一种特殊的仪器,进入这个小人国的世界。这里有一个最通行的追寻宝物的主题,凭借着一份破解出来的秘籍,使珠宝重见天日,而美国动画片,我们却看到早已抛掉了这一十八世纪古典文化产品才屡用不爽的核心主题,而更多地表现亲情与友情及相应的生存困境(如《海底总动员》中的亲情,《赛车总动员》中的友情,《冰河世纪》、《篱笆墙外》中的生存斗争),并围绕这一主题,展现了一个发人启迪的感人故事;这里更少不了一个一目了然的正邪决斗,有了这样的元素,《亚瑟与他的迷你王国》就完成了它的整个最简单化的故事构造,使电影的新意严重匮乏。

当然,如果把这些旧有的故事元素,用一种新的逻辑框架结构与串联起来的话,还可能给人一点新意。但遗憾的是,《亚瑟与他的迷你王国》完全把这些俗套的元素最笨拙地叠加起来,一点没有给人一种独特的故事新意。整个电影的逻辑故事,就是一种最笨拙的顺向排列。它按照主人公的移步换影的历险进程,编织情节:倍塔枚许找到爷爷的秘语,成功进入小人国世界,然后顺着花园里的小水沟,遇到了库罗玛萨依人,从这里得到了一张地图,终于进入了神秘的地下宫殿,见到了关键人物M先生——玛塔扎德,轻而易举地找到了爷爷,然后展开了胜利大逃亡。特别是库罗玛萨依人的酒吧里的故事,完全是故事转折的一个中转站,但却用了很大篇幅写了这一段承前启后的情节,这一情节用过之后,后面也就没有什么作用了,缺乏一点前后对应的戏剧安排,这样的情节设置方面的薄弱,在美国动画片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本片情节上的粗疏与无所作为。

而影片中最俗不可耐的情感主线竟然是倍塔枚许与公主之间非常成人化的爱情。影片中的一些情节设置非常成人化,比如M先生需要公主的初吻来解除他的魔咒,其中不少对话都隐含着儿童不宜的性暗示。影片中的倍塔枚许与公主在动画片区间的成人化的接吻,借助于动画片的虚拟影像,不至于太让人难看,但是这样的超越年龄的情感,如果加诸于影片中的真人出演的小男孩身上,便令人感到一种不适感,毕竟童稚未开的小男孩,不应该出现那种对公主的非常强烈的成人化的感情。影片中最强烈的情感冲突,就是这种揠苗助长的成人化的爱情,而我们在好莱坞动画片中,可以看到,一般电影里对爱情的表现,更多地转化为一种友情的展演,回避掉爱情在成人电影里的亲昵可能,而更多地呈现出爱情中的关爱的中性化情感成份。因此,《亚瑟与他的迷你王国》里最核心的情感故事,放在了倍塔枚许与公主的情感交锋之间,便使电影里几乎没有什么儿童的品质、精神的展现与揭示,只有单一的千篇一律的爱情故事,这使得电影再次陷入到一种不动脑筋的故事模式中去,这正是“戏不够,爱来凑”俗套大规模迸发的终结原因。

影片中的真人拍摄与虚拟动画的交织,也使影片的风格出现抵牾。毕竟真人世界与童话世界在影片中应该融合于一个空间的,但现在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影像方式,来表现同一个世界,便使影片在结构中呈现“两张皮”的对立。你要么真人与动画人物合在一个空间,要么完全用动画人物表现故事,但像现在这样一半真人故事,一半动画空间,便隔离了这两段之间本应该保持的风格,给人的感觉是一部电影却分裂成了两半。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