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葛亮擒纵之术之暗纵
窃以为诸葛之智,克敌制胜为其小者,审时度势甚至操纵时局,方为其上上者。诸葛出山后,克敌擒敌者众,而纵敌亦有之,纵敌亦有明有暗,今就其暗纵者讨论,一者华容道,一者鱼腹浦。华容道:隆重三分策定时,刘备只有
窃以为诸葛之智,克敌制胜为其小者,审时度势甚至操纵时局,方为其上上者。诸葛出山后,克敌擒敌者众,而纵敌亦有之,纵敌亦有明有暗,今就其暗纵者讨论,一者华容道,一者鱼腹浦。华容道:
隆重三分策定时,刘备只有人马数千,大将有关张赵三人,虽强而寡,地也只是附荆州而已。诸葛言“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于是之后长时间内,甚至直到诸葛亡故,他的主要战略都是联吴抗魏的。
彼时刘大一无地二少兵三曹操在后穷追不舍,再加上已是众所皆知“刘使君非久为人下者”。且诸葛之谋是联吴而非依吴,一切险难不言自明,如何以此弱势开三足鼎立之局,权看诸葛满腹之谋与三寸不烂之舌了。于是乎折群儒说孙权激周瑜定奇计借东风,终于把曹操八十万大军交待在赤壁上。
试想此时曹操若死,便如何?曹操大兵压境而孙权不降,不欲为人下者也,曹孙刘皆不甘为人下,必相争夺,而此时刘备无兵无势,曹操一亡,鼎立不成而成东吴一枝独秀,孙权得势之下能不趁刘备龙困浅滩而诛之?
再者,刘备诸葛之志岂只在退曹乎?刘备依刘表时髀肉复生犹自感叹,又曾失语曰:“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所谓根本、所谓置足之地以托孤穷之身,何也?领地也。若曹操死,刘备零星兵马怎堪与吴争夺领地,诸葛亮即便巧妇,不能做无米之炊。可若曹操不死,诚如鲁肃劝周瑜所言:“不可。方今与曹操相持,尚未分成败;主公现攻合淝不下。不争自家互相吞并,倘曹兵乘虚而来,其势危矣。况刘玄德旧曾与曹操相厚,若逼得紧急,献了城池,一同攻打东吴,如之奈何?”。东吴有此顾忌,刘备安取南郡荆州襄阳,如此滋蔓有所,霸业可图矣。
似如此,曹操生则可牵制孙权,使刘备一可以保全性命,二有领地可以凭身,诸葛能不放之?
可是如何放之?曹操步步皆落诸葛算中,最后捉之可称易如反掌,可诸葛偏偏让义气深重的关二弟把守华容,一面激之立下军令状,一面对刘备说:“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是操贼未合身亡还是诸葛不教之亡,也许只有天知道了。而军令状是用来解东吴之疑塞东吴之口,还是诸葛折服关公的又一手段?或者两者兼具,这又费一番思量。
反正结果是,解了曹操迫命之危,又得了立身之本,此一纵,可谓周郎名就赤壁,孔明功成华容。
而后来周瑜气死,主张联刘的鲁肃接权,遂三分势成。
鱼腹浦
鱼腹浦陆逊被困八阵图,被孔明岳丈黄承彦引出。且曰“老夫乃诸葛孔明之岳父黄承彦也。昔小婿入川之时,于此布下石阵,名‘八阵图’。反复八门,按遁甲休、生、伤、杜、景、死、惊、开。每日每时,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临去之时,曾分付老夫道:后有东吴大将迷于阵中,莫要引他出来。老夫适于山岩之上,见将军从‘死门’而入,料想不识此阵,必为所迷。老夫平生好善,不忍将军陷没于此,故特自‘生门’引出也。”
读到此处,读者就要思量了,一、即便黄承彦“平生好善”,可其婿在蜀方为相,若诸葛想杀陆逊,黄承彦能以一己之善而介身两军干戈之事?二,黄言诸葛嘱其“莫要引他出来”。可是诸葛不嘱咐,黄承彦能知陆逊将在此时陷于此阵?这“莫要引他出来”是否等于此地无银?可是诸葛为何要放陆逊?为何又是通过黄承彦之手来放?
且说为何而放?诸葛亮的政治主张一直是联吴抗魏的,一者视魏为国贼,二者若吴蜀相争,魏坐收渔利,二者皆危。即欲联吴,则陆逊杀不得,一者陆逊与孙策翁婿之亲,若陆逊死于蜀手,吴蜀之仇结定,再难图联合。二者陆逊为吴重将,陆逊死则吴无疑长城被毁,彼时曹魏势大,吴若亡,蜀亦危矣,所谓唇亡齿寒者也。
再说为何是黄承彦引陆逊出。关羽死,刘备张飞对吴切齿痛恨,誓必报仇。诸臣屡劝不止,而后刺杀张飞的范疆张达也投吴而去。纵诸葛不欲因私仇而废大业,奈何刘备不听劝阻,蜀吴成誓不共日月之势。诸葛纵有亲信,也无人敢担叛国之名吧。而黄承彦闲散之人,不属魏蜀吴任何一方。与诸葛兼具翁婿至亲,由其救引陆逊出阵,既无反叛之名,又卖人情与吴,而那句“莫要引他出来”,还是“切要引他出来”,陆伯言且自思之吧。
而后,邓芝使吴,两方交好,试想若陆逊死于蜀手,诸葛安能安居平五路?吴蜀若不联合,又怎能逼得曹丕几年养精蓄锐,不敢正视南面?而蜀建国未久,这几年时间休养生息又是何等重要。若后方不平,诸葛又怎能无后顾之忧的南征蛮邦?
华容道走曹操,刘备得以建立基业,鱼腹浦走陆逊,吴蜀再次联合拒魏,诸葛之智,由此擒纵之间可见端倪。
版权声明:本文由30ok网通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renyuechuanqi.com/html/zawen/xo884s7s5hfm2.html
下一篇:关注“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