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母亲与我们(二)
母亲常说,娃长不大愁,长大了更愁。当我和姐姐都到了上学的年纪,上学似乎成了家里的一个大的花销。父亲在村上的小煤窑干活,挣为数不多的钱。经常也是早出晚归。母亲一个人在家操持家务,伺候一家人的吃饭穿衣,操
母亲常说,娃长不大愁,长大了更愁。当我和姐姐都到了上学的年纪,上学似乎成了家里的一个大的花销。父亲在村上的小煤窑干活,挣为数不多的钱。经常也是早出晚归。母亲一个人在家操持家务,伺候一家人的吃饭穿衣,操心一家子人的平安。每当出门的时候,母亲总免不了说上句,路上小心。这一直伴着我们从第一天上学到现在。当我成年以后,去外地谋生,每回离家时,父母亲总是把我送到村口,等我坐上车才离开。在外地的日子里,每当想起家,想起父母,想起曾经的我,脑海里的情景总是父母送我的那一幕。伴随的是浓浓的相思之苦,眼角的泪水是一种无声的倾诉。父亲一辈子没去过几个地方,一直主要生活在家乡的土地上。父亲是个不爱出门得人,他说过,人生在那,就喜欢那。别的地方再好,那也不是家。只有家才是最让人踏实的地方。父亲去过西安,一来是送姐姐和我上学,再就是去看省城工作的伯父。父亲去过河南,那是送姐姐去工作的时候去的。除此之外,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不曾离开过家乡的。
母亲和父亲一样,没去过多少地方。搜索完我的记忆,母亲去过一回西安,那是姐姐上学那一次。而后去过济源,在姐姐那待了三个月,放心不下家,放心不下父亲,又匆匆忙忙的回家了。当时我在洛阳谋生,她匆匆的路过。还有就是陪外公回过几次他的老家黄陵县。
姐姐是19岁离开家去百十公里外的省城读书,这是她第一次离开家。记得临走的那天,姐姐走在前头,母亲和父亲一个走在左边,一个走在右边。而我却一直走在后头。一路上,没有一个人说话,世界就定格在那一段路上,时间也定格在了那一段。此时无声胜有声也许是最好的离别吧!后来姐姐毕业后,去了千里之外的河南工作。电话也进入了我们这个家,经常性的电话代替了书信往来,这是给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最好的安慰,起码不用等我念给她听,自己就和千里之外的姐姐有了心灵的沟通。多年以后,当网络出现在这个家的时候,视频聊天也代替了电话。母亲也感受了信息时代的优越性。不管人在何方,就好像人在眼前,空间在这里变的狭小,时间被拉近了许多。
当我结束了上学的差事后,我也离开了家。只不过我是22岁才去闯荡世界的。在洛阳的一家合资企业工作,生活的不好也不坏。后来又去山东、安徽、江苏跑了一圈。记得在山东的时候,当我得知四川地震的消息后,我首先想到的是远在千里之外的那个家,当我得知一切安好时,觉得天依然晴朗,海风吹拂我的脸庞很舒服。当我站在蓬莱阁的大海边时,望着看也看不到边的大海,我想到的竟然是流经镇上的那条叫漆水的小河。也许在渤海与黄海的交汇处的海水中,有一部分是来自家乡的水。而后有一天,觉得自己跑累了,想家了。我辞掉了在外人看着不错的工作,回到了家乡。找了一份可以糊口的差事,尽管干的不是很如意。但我觉得自己的心是踏实的。眼中少了迷茫,脚下多了沉稳。行进的脚步变的有了方向,心也有了归属。现在的我,虽然物质上远不如以前,精神上变的比以前富裕。有得必有失,谁也占不全。这两句话也许就是现在我的写照吧!
老家人说,人这一辈子,没家就跟没根似的。到那都是流浪汉。家是社会组织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家是你受伤时最先想到的,他会给你最大限度的安慰。家是你心灵的港湾,有了他你就有了归属。家是……家给人除了物质层面的东西外,更多的恐怕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吧!
版权声明:本文由30ok网通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renyuechuanqi.com/html/sanwen/xi647o677121t.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