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的困惑

三十岁的困惑

犯牛劲散文2025-09-14 20:22:42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三十多年,成为已逝的铅华。生命如行旅,折合成距离的话,至少也走了三分之一了。且不论遭遇种种不测所造成路面塌陷、中断、行人中途退场,那样的话,这个比重应该更大。好在这是个不需求证的话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三十多年,成为已逝的铅华。生命如行旅,折合成距离的话,至少也走了三分之一了。且不论遭遇种种不测所造成路面塌陷、中断、行人中途退场,那样的话,这个比重应该更大。
好在这是个不需求证的话题,如果把三十本日历放在面前,没有谁能够心如止水,波澜不惊,都会有难以说清的游离感和错位感,摇曳着从心头升起,仿佛无意间发现别人的隐私一样,有点不对劲。
但时间的流逝不会没有痕迹。根据某种自然交换的规律,它在剥夺的同时,必然也回赠些什么。当我们用一种过来人的感受,把思绪投向将来,我们都会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每个人都是一块混沌的泥巴,最后要成为什么样子,固然要看各人的意愿,还要看时间雕塑师是如何出手。常常,画龙点睛的一笔就是后者。要是有一面魔镜可以让人们可以看到他未来的情形,相信会响起一片嘈杂喊叫之声----有欢喜、自豪、洋洋得意;同时也会有惶惑、沮丧、黯然神伤。在绮思缤纷的年龄,大多数人不会明白时间之手翻云覆雨的本领,等到明白了这点,偏偏留时间已经不多了----这样的处境,只能说是上天的有意安排。
如果一切都从头开始,你能怎么样呢?
就如重返故地的游人。相信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想法。当一个人最重要的一段是在它的怀抱中展开的,这个地方尤其能够成为一处启示之所。我们对生命的觉悟往往是滞后一个拍节,每每在无可挽补的时候才意识到当初如何行动。告别了童年,才意识到无忧无虑的美好;步入中年,才懂得珍惜青春的梦想,脚步轻快,为曾经虚掷光阴而懊悔不已;跨过老年的门槛,则追思中年的游刃有余,左右逢源。最后在弥留之际,总算对人生有了个完整,豁醒的认识,我们曾用无数次的错谬揭示着生存的悖论。然而生命是单行道,一切都不可逆转,已经发生的无法挽回,正如离弦之箭,即便发现方向错了,也只能眼睁睁任其呼啸而去。
谁能说得清我们的生命中会有多少次这样的偏离?于是就有的“假若”这个词,围绕它衍生出一系列的白日梦想,它是一副廉价的安慰剂,一种无须兑现的承诺。假若一切从头开始,我们会制定太多太多的目标,实现好多好多的梦想。然而,进一步推想,,这些都实现了就不无遗憾吗?不会的,顶多是用别的一种遗憾代替此一遗憾,人总是会向往陌生的生存形态,“既得陇,复望蜀”也好,“早知现在,何必当初”也罢,都莫不如做好眼前的一切,想好怎样走好将来,人生的实际里没有“假若”,更没有“如果一切从头开始”。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