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把金钥匙

送你一把金钥匙

颠倒阴阳散文2025-07-28 21:41:45
一、唉,又一夜无眠,都是勒个“闹药”惹的祸,么事不好玩?偏偏发一本鬼书稿来。掉得大……说直话,“闹药”无毒,他是个不同款的人。孩提时,勒个白面包式的小帅哥在省戏校,叫他学小生他偏迷丑角。叫他学丑角他偏
一、
唉,又一夜无眠,都是勒个“闹药”惹的祸,么事不好玩?偏偏发一本鬼书稿来。掉得大……
说直话,“闹药”无毒,他是个不同款的人。孩提时,勒个白面包式的小帅哥在省戏校,叫他学小生他偏迷丑角。叫他学丑角他偏迷舞文弄墨,硬不晓得做么事好。他出生书香门第,聪明活泼,家学颇厚。皆因对背书不感冒,差点上了放牛班。写的字也不同款。笔锋不阳刚却阴柔,不大气磅礴却纤细娟秀。且一律向左倾,但书面干净整齐,大有类似甲骨文的庄重典雅和姑娘手笔的温婉妩媚。可称另类书法了。寒窗一十四载他总是忙忙碌碌,写写划划的。一天到晚,无忧无虑,简直跟苦绝了缘,跟难离了婚。一年到头总有露不完的笑脸,讲不完的笑话,写不完的日记,抄不完的黑板报。我每每荣登楚剧科《战斗报》的“豆腐干”,点名非他抄不可。每当夜阑人静,宿舍区鼾声如雷,眠香万里。唯有教学楼一楼走廊昏暗的孤灯下,一个小“雪人”踮起脚尖匍匐在黑板报的战场上瞄准“学习雷锋”、“斗私批修”。意气风发地边哼边抄,甘为他人作嫁衣。硬像也书写着自己春兰秋菊的豆蔻年华一样。
助人为乐的他,是京汉楚三科师生人见人爱的“三好生”───好学生、好师弟、好欢喜坨。

二、
去年9月4日,习志淦、李希安和我不约而同去探望身患极危重型冠心病的“闹药”。窗外金风送爽,阳光灿烂,室内却阴沉黯淡,寒气袭人。墙上挂着令堂大人仙逝不久的遗像。一台老式电脑傲然挺立,旁边堆起高耸如山的方言资料。唯有老西网友送来的新空调给蜗居勉强插了个现代标签。几月未见他全改形了,华发变秋霜,英姿成梦幻,前后判若两人。少顷,他贤淑的妻给他双手捧来热气腾腾的午餐。满以为是鸡汤之类,殊不知是清淡苍白的菜汤饭,大家沸腾的口顿时无语。倏地,我心头不禁默涌起杜甫患肺病时,对人生之秋描绘的名诗: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時,他妻向我告状了:
“易老师,你要恶奢的管管他撒,他舍不得吃舍不得喝舍得做,一天到晚只晓得写。有米吃写,冇得米吃也写;冇病写,有病也写,写写写,写半辈子一点用冇得……”
“革命的同志们,莫听她瞎款!我如今不是成功了吗?”
他咽了几口,赶紧放下碗筷,按住胸口,惨白的脸上泌出点点汗星。作古正经地道。
“你成功,成虾公!”她笑着反唇相讥。
“哥们哥们,正式向你们报喜,我减肥获得巨大成功。原来象那《沙家浜》的胡传奎,这喒象哪个?林、黛、玉撒!哈哈哈……”
“闹药”又闹、又说笑话了,我们跟着笑了,但笑比哭难看,一定。
临走时得一喜讯,他网友大师姐吴启芬,特地为他从香港买药寄来了,令他感激涕零。

三、
说直话,勒个鬼书稿也冇得鬼,是一本不同款的书。说红不红,说黑不黑,说黄不黄,内容涉及巧板眼、尖板眼、新板眼。有点把雷人,真的撒!
瞟一眼书山,写语言的大作可谓汗牛充栋,方言书也为数不少。但在当下能真正实用者凤毛麟角。究其原委,要么偏重理论研究,从猴子变人扯起,高深莫测;要么老皇历,时过境迁,隔靴搔痒。冷油条哪个吃?再不就是有点无面、有深度无广度;还有的在受众面上取悦高层次,无意间脱离芸芸众生了。更有甚者似有哗众取宠,对方言挖神、丑化、片面追求笑果之嫌。
一位现代文学家说:“正因为方言最能表现人的神理。通俗的白话固然远胜于古文,但终不如方言的能表现说话的人的神情口气。古文里的人物是死人,通俗官话里的人物是做作不自然的活人,方言土语里的人物是自然流露的人。”
本书的编者听从了老前辈的教诲,吸取经验教训,避开选题重叠,绕过学术撞车,独辟蹊径。在编撰上总体把握上思路是对的。他把图书馆、上网查阅死的资料和面向社会,调查研究的鲜活素材相结合;把专家学者的论述和人民群众的口语相结合;把在戏校所学专业和自己的独立思考相结合。戏校便是个语言宝库,楚剧丑行老师中“开口秀”比比皆是,丑角当家戏中叫绝桥段和相声“包袱”俯拾即是。还有一朝排黄孝乡里伢同学哪个不是土语大师?甚而至于,省戏校的黄振校长也说过:“黄陂话肉坨了的,说到人心窝垱里去了。(去音念qi气)解放初期,全国选国语,黄陂话只差一票。”在勒种时间跨度空前绝后的戏校,在那肥水沃土里不长出点“优质稻”,豈非咄咄怪事?得天独厚的条件,让他近水楼台先得了个大月亮,长了大学问。闷头鸡子,啄到了白米,该!
作者在民间口头鲜活语言源流的基础上,广泛搜集、考证、精选。然后进行引经据典,去粗取精的艺术加工整理。许多注解编写准确、幽默、生动、独到。有的简单扼要,一语中的,干净利落,作者深谙现代人生活节奏;有的举例用小故事、小笑话诠释,类似笑星赵本山的小品,好看,可乐;有的配上汉语拼音,让人了然正确读音,又能掌握地方韵味。总之,不仅挖掘出土语宝贵的存量,而且大大地提高方言宝库的增量。在特色上做到词汇既保持原汤原水原汁原味的原生态,又有新词新语新人新事的新奇葩。泥土气息扑面而来,地方色彩份外浓郁,活梗像大山大水大武汉的烂漫山花,香飘云头外。
尼采说过:“一切文学,吾爱以血书者。”他历时数载,三易其稿,下了大气力。不管春温秋肃,不分白天黑夜,即令卧病在床也磨剑不辍,大有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范,终于病中吟出一首悦耳的歌。作为一个历尽沧桑,长期身处腰子角坐冷板凳的边缘人,尽管为五斗米不得不忍受风刀霜剑之伤,饱尝辛酸苦辣之味。却始终不渝地爱我之所爱,为我之所为;却依然故我地笑对人生,热爱生活,贡献社会。其情让人在为之唏嘘、无奈之末,不得不肃然起敬和动容。
《武汉方言巧板眼2000条》一书,集知识性、趣味性、学述性、时代性为一体,融传统观照与创新意识于一炉,算得上我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大办文化产业中一个小小的研究成果。在而今眼目下随么事都一体化、千篇一律的现代世界里,守住这点翠绿的小细花尤为珍贵。应该说它是一本亦庄亦谐、通俗易懂、很有使用价值的书。是大中学校、图书馆必不可少的资料;也是来汉求学、打工族居家生活联络图;更是外国留学工作人员和旅游团队的必备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