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独,人类的精神手纹
懒觉起床,已是九点多钟,披衣起坐,一眼望去,窗外仍是昨晨一样的纷纷扬扬,心情虽然也是兴奋,程度却比初见那场雪时淡落了一些,或许,很多美好的事物都这样,一味的多了下去,便终究弱了那种感觉,是不是人的一些
懒觉起床,已是九点多钟,披衣起坐,一眼望去,窗外仍是昨晨一样的纷纷扬扬,心情虽然也是兴奋,程度却比初见那场雪时淡落了一些,或许,很多美好的事物都这样,一味的多了下去,便终究弱了那种感觉,是不是人的一些麻木,就这么因为司空见惯而生成了呢?也许。早些时候,赖在被窝里的妻子突然问我,说如果你还在徐州,那会怎么样?是哪边好呢?这种话,她以前就问过多遍。我坦诚地告诉她,一种事物,怎样的结局,何以谓好,何以谓不好?就像有很多作家,文革和知青的时候,其心灵、精神、乃至肉体经历的是怎样一种炼狱呢?可是,若干年后,却成了他们最值得回味的人生阅历和精神骨汤;而有些人,从青年到老年,事事平步青云,虽是一路鲜花,回头望时,却发现精神如同一杯开水,淡而无味,这又如何能用常规的价值观去做评价呢?
妻子无语。
我坐了起来,望着窗外静落无声却大快朵颐的雪花,突然就有了阵阵文字的涌动。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例可以亘古不变的事物,如果要说有,那就是变化,风云突变也罢,静静嬗变也罢,总归是有,你不去理解和接受这一点,最终自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痛苦。所有的变化中,恐怕最不容易掌握规律的就是人心,人是最复杂的情感类动物,它的任何一个微妙的念头和意识的改变,都抵得上自然社会最诡异的天色气象。我想起美国一位女作家麦卡勒斯的作品《伤心咖啡馆之歌》,它描述了一个富婆、一个俊郎、一个丑汉三者之间几乎荒诞的情感关系,如果这种关系摆在了现实中,它会存在吗?我想肯定不会,至少不会随便就可以看到,那为什么这部作品又获得世人那样的推崇呢?正如我始终对电影《廊桥遗梦》获得如潮好评的困惑一样,《伤心咖啡馆之歌》是不是也是触动了人类心灵的某一个最原始的角落呢?我想,应该是的。不管世人是以怎样的理智和道德来标榜自己,在人类的心灵深处,或多或少都有一种非理智、非道德的情感在挣脱一种束缚,而这种挣脱从某种角度说,其实恰恰是人的一种本性本能,是一种兽性,没有谁可以说自己是怎样怎样的一个圣人,一旦把他放到某个特定的环境下,同样也是野兽,或许有过之而无不及。就像我在自己的文字里多次阐明过的观点一样,这个世界上没有纯正的君子,也没有纯正的小人,一事一物,一时一地的变化,都会改变很多人的行径,并不见得有十分分明的标界。所以有人说,即便是秦桧,他也有几个朋友。
人的心灵不可沟通,人的精神,只在孤立状态下生存,这是有人读《伤心咖啡馆之歌》总结出的一句话,这句话,乍一看,让人有些颤冷,细一想,其实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认为,人类的意识形态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手纹,是唯一个体,只有相似,没有全等,要想执着地发展生存下去,吸收之外,唯有孤独,深深地,孤独……。
版权声明:本文由30ok网通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renyuechuanqi.com/html/sanwen/xd6sdd4551g03.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