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隐士
现如今过着一种挺颓废的生活,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逝,人不免憔悴了很多,脸不憔悴,心却憔悴了。想到有一次音乐课老师对我们讲说:“古人远游时呢,便是只带两样东西出行,一是剑,一就是琴了。”于是不由得想起那首
现如今过着一种挺颓废的生活,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逝,人不免憔悴了很多,脸不憔悴,心却憔悴了。想到有一次音乐课老师对我们讲说:“古人远游时呢,便是只带两样东西出行,一是剑,一就是琴了。”
于是不由得想起那首印象挺深的诗,即是唐朝常建的《江上琴兴》,“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月深。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此是诗人隐逸生活的绝佳好诗,据说是表现中国隐居意境之最,使我不禁心向往之。古人心其“静”,其“净”,其“尽”,深化万物,使物我合一,达到以小见大、超凡脱俗之境界。这样想来,我不免仰慕起“禅道”了。
自古隐居之士大有人在。商朝灭亡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朝子民,双双隐逸在山林之中,采薇进食。美术课上我有看到这两位忠臣在林中相互聊天的一幅中国画,画中两人衣衫褴褛、坦胸赤膊,不过目光坚定,又若有所思,想是心中仍哀痛商之亡,割舍不下。可惜后来二人皆饿死,实乃痛惜这两位高人。
陶渊明也许是最为推崇和最为人知的了。他写的《五柳先生传》虽然我不知道好在哪里,但对于他乐观阔然的心理,敢作敢为,至一生没有违背自己真正意愿的精神,大为我所敬佩、景仰。虽是穷苦的农民生活,也“接着干”,实是克服了现实的困难,靠了自己朴素的力量,完成了后代人千古无法做到的梦想,我觉得自己更需要他这份坦然的态度,从一而终。对于他的“陶菊”,我一直奇怪他为什么不叫“五菊先生”或“菊先生”,而是“柳先生”呢?在家门口种五朵菊花不就成了吗?
至于令外一群出了名的隐士,自然是被世人称作“竹林七贤”的七位贤才了。隐士的结局也许都不是很好,毕竟像五柳先生这样没有欲望的人太少了,大都抗拒不了名利,放不下。“七贤中,独有嵇康真正守住了竹子林,留了下来,成了打铁汉。守住竹子林,等于守住了很多。包括刚正、独立、高尚节操和真正永垂不朽的名声,当然同时包括寂寞、失望、愤懑与危险。前者使他成了英雄,和五柳先生齐名;后者使他招来杀身之祸,最终被朝庭所害。朋友使你快乐也使你痛苦。他太过愤世嫉俗,无法得到真正理解他的朋友。
伯夷、叔齐能够毫无悔恨地饿死;陶渊明能够独守穷庐;嵇康能够甘愿被杀——作为隐士,除了山光水色、明月琴箫,更多的是与理想不符的悲哀,是与世人格格不入的代价,是与现实进行斗争的苦苦挣扎。能够作为一名隐士,终于冲破了现实的阻挠,实现了理想,达到了境界,是要在平静中度过大浪,在大浪中归于平静。
这才发现当今的人想要过隐逸的生活,是几乎不可能的。要称为“隐士”,也是下了一层台阶了。
闲说隐士,“往事不堪哀,对景难排。”我常希望自己变为老人,早些度过中间几十年风风雨雨,能够“一弦清一心”,始知其难;莫说时间不允,只是隐士尚不可走平道,我又何处逃得了?罢了罢了,一声叹息,千岁老,今后再揭晓!
写于2008年11月22日晚
版权声明:本文由30ok网通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renyuechuanqi.com/html/sanwen/x8s77544ugg1f.html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