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的海瑞
总为初次到海南时没能拜谒海瑞墓而遗憾,复来海南,下船立足未稳,我便决定牺牲多项游程与团队开了小差,独自来凭吊这位人称“海青天”的中华民族“真男子”、“大丈夫”。驱车来到位于海口市秀英区滨涯村始建于明万
总为初次到海南时没能拜谒海瑞墓而遗憾,复来海南,下船立足未稳,我便决定牺牲多项游程与团队开了小差,独自来凭吊这位人称“海青天”的中华民族“真男子”、“大丈夫”。驱车来到位于海口市秀英区滨涯村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的海瑞墓园,只见大门敞开着,因时间尚早售票员还未到岗。我向园门处的管理人员打过招呼,径直走了进去。
海瑞并非滨涯村人,与滨涯村人也非同姓,他的老家金花村距此5公里有余,海瑞之所以葬在滨涯村,相传是因为灵柩运到此地,抬灵的绳索突然断开,于是认为这是海瑞自己选定的墓址,遂就地下葬。而事实上,这是风水师选定的墓址。淳朴的中国百姓总愿意神化自己所尊崇的历史人物,为其添加神异的光环。据滨涯村张氏族谱记载,在墓址旁当年住有5户张姓村民,为了能使海青天入土为安,5家人自愿搬迁到旁边的长流镇富教村居住。
墓园狭长,古朴别致。园内椰树高耸,翠竹挺拔,松柏青青,绿草茵茵,肃穆幽静中,平添了几许南国风韵。掩映在万绿丛中的楼台亭阁多是红柱绿瓦,色调鲜明,毫无夸张造作。迎面石牌坊上分两行阴刻着“旨粤东正气”五个御书丹字。同所有的墓园一样,神道深深,气氛森严,明代留下的翁仲、狮、马、羊组成的石象生,卫仪两旁,形态各异,表情虔诚,神情凝重,身上绿斑点点,给人沧桑之感。
过了龟驮谕祭神道碑,就是海瑞墓。墓前立有一通高逾2米的大碑,碑前置石祭台、香炉等器物,香炉里香灰满钵几乎溢出。石碑正中竖刻30字:
皇明敕葬资善大夫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赠太子少保谥忠介海公之墓。
墓丘如倒扣的钢盔状,我知道这是一座空墟,但又不是空墟,因为它保存着海瑞的精神。在海瑞故去的370多年后,狂热的人们掘开他的墓,见墓中只有几绺头发、几颗牙齿、几根残骨和几枚铜钱,那些头发、牙齿、残骨被放到一个盒子里游街示众,然后悬挂在市中心广场批斗,最后被焚烧扬灰了。海瑞真正地融入故乡这一片红土地了。1982年,当地政府重新修葺了海瑞墓园,并把园址扩大了近一倍。
和我所见的其他名人墓地不同的是,墓的两侧有6柱石雕的烛台华表,烛台上竖着红色的烛身与火炬,熠熠发光,形象逼真。我想,海瑞一生心直如烛、为人如炬,这不正是海瑞光明磊落精神的象征吗?长空浩渺,古墓无声。一个不应有的问题突然涌入我的脑海:那些当年毁墓的红卫兵们当还健在,他们是否为曾经的行为而悔恨呢?
墓的背后有一尊海瑞的青石雕像,他身着官服,头戴官帽,手捧朝笏,正襟危坐,面容清癯,双眉微蹙,颌首目视前方,神情谦和却孤傲,表情凝重又不无忧思。我和海瑞静静地对视了许久,心里一片澄明。
雕像身后是扬廉轩,两侧门柱上的一副楹联系摹临海瑞的手迹:
三生不改冰霜操;
万死长留社稷身。
楹联摘自海瑞《谒先师顾洞阳公祠》一诗。我想,这联句该是用生命凝成的铁骨铮铮的绝唱,也只有拿自己的生命为百姓撑起一片青天的人,才配得上这样的联句,这联句恰如后人对海瑞最中肯的评价。《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认为,一个人坚持真理和信念的基础是“良心”和“理想”。人有此两样“就会无敌于天下”,“就会毫无畏惧”。海瑞恰恰拥有这两样东西,他有如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他所展现出的伟大的“冰霜操守”,居然连中国进化了几百年的不少当代“公仆”们,都难以企及项背。
扬廉轩后边是一个扇形水池,名叫不染池。我望着鱼儿在水清如许的池中游动,耳边仿佛隐隐传来宋人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不正是刚正不阿、清廉坦荡的海青天的写照吗?
墓园内最高的建筑属仿天坛祈年殿造型的清风阁,阁为三层,庄严的造型和端庄的藻井装饰体现了人们对海瑞高尚人格的推崇。走进阁内,见陈列着部分诗书墨迹等文物,中间展柜中一条“最高指示”引起了我的注意:
广东海南岛出了一个海瑞,比包文正(包拯)不知道要高明多少,我希望中国多出几个海瑞……
遗憾的是,恰恰是希望“多出几个海瑞”的毛泽东,当彭德怀披肝沥胆上陈“万言书”,为大跃进的过失犯颜直谏时竟“龙颜大怒”,把彭德怀罢了官。难怪毛泽东后来说:“《海瑞罢官》的要害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当年嘉靖皇帝虽然勃然大怒,毕竟还理解海瑞的一片忠心,并顾忌民声而没有杀海瑞,到他的儿子隆庆皇帝又起用海瑞,可彭大将军就没有这样的运气了。
其实,号召向海瑞学习、提倡海瑞精神的正是毛泽东。1959年4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八届七中全会期间,他大力提倡“海瑞精神”,并意味深长地说:尽管海瑞骂了皇帝,但是他对皇帝还是忠心耿耿的。我们共产党人应当提倡海瑞这样一片忠诚而又刚直不阿、直言敢谏的精神。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还提到他曾建议彭德怀读《明史?海瑞传》。吴晗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正是在毛泽东号召学海瑞的背景下创作的。客观地说,《海瑞罢官》如果有“问题”,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讽喻,给为民请命而被罢官不久的彭大将军抱点不平,未见得有“反党反社会主义”之意。让人料想不到的是,《海瑞罢官》不但引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全国性“罢官运动”,还连累了海瑞,以至在他故去近400年仍遭开棺鞭尸之辱。这是海瑞的悲剧,更是中华民族的悲剧。
海瑞寒窗苦读出身,40岁中举,曾任福建省延平府南平县教谕、浙江省淳安县知县、户部云南司主事,入朝后任尚玺司丞、大理寺丞、右佥都御史等职。他一生仕途坎坷,一度迁降,二度罢官,再次起用后,74岁卒于南京任上。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知识分子以修身、齐家的道德自律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目标。尽管在君主专制时代要实现这一理想困难重重,官场利益的驱动使许多士人并不能严格践行儒家“忠君爱民”的政治理念,而把学识仅仅当成进入官场的敲门砖,成为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瑞言行一致,不同流合污,始终以圣贤所倡导的完美人格来规范自己,他
版权声明:本文由30ok网通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renyuechuanqi.com/html/sanwen/x7d56i54igmy3.html
上一篇:天堂祭
下一篇:那个夏天,我寂寞如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