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街津口赫哲掠影(二)
决定去街津口,是因为河北文友翟永旭来了建三江管理局。绪波老师当时打电话说要去赫哲人居住的地方时,我心里便分外的欢喜。对赫哲这两个字最初的认识,是胡小石老师在《乌苏里船歌》中那优美的歌词,这首歌最开始流
决定去街津口,是因为河北文友翟永旭来了建三江管理局。绪波老师当时打电话说要去赫哲人居住的地方时,我心里便分外的欢喜。对赫哲这两个字最初的认识,是胡小石老师在《乌苏里船歌》中那优美的歌词,这首歌最开始流行时,我年纪还小,不过是觉得歌词清丽,曲调婉转好听,别的在心里便没什么特别的印象了。
因为我们国家地域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渐渐长大以后,吸引我的多是那个民族的地域特色,或者民族传说,比方仓央嘉措之于藏族,我因为对于诗人的膜拜,还有对诗歌的喜爱,便对那个民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神往,总觉得有生之年若不去趟那个离天最近的地方,不去亲自体验一下那种全民式虔诚的宗教信仰,不去触摸一下那个转经筒,不去看下那烈烈长风中的片片经蟠,我是愧对自己的,也愧对了自己对于诗人仓央嘉措那种有若前生今世般的热爱。
还有云南,它也如下了蛊一样是我心心念念的地方。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我们国家56个民族,云南便拥有五十二个。它因为地处高原,位置相对闭塞,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少数民族聚集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我喜欢云南,也是因为那里聚集着很多少数民族,每个民族又都会有自己魅惑人心的一面,尤其是各个民族间那种不同的宗教信仰,更是平添了很多神秘的色彩。
这次可以去街津口,可以近距离的接触有关赫哲族的一切,或者正是因为我对赫哲族萨满教存着很深的期许。
东北民间一直有萨满教便是民俗中的跳大神一说。对于跳大神,若通读过萧红的《呼兰河传》的朋友都不会陌生,在《呼兰河传》一书中的后半截儿,萧红曾用了很长的篇幅讲述东北小城呼兰在蛮荒落后的那些年月,人们曾经用跳神的方式看病祈福,寻求心理平静,借以慰藉当时人们那种精神上的荒凉。而萧红也正是通过这一长段的描写,揭示了当时北方社会那种人们精神状态的蒙昧,还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无常。
萨满教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存在于我国北方各民族,它在我国北方古代各民族中间一直有着很深的影响。直到后来,一些外来教派的诸如佛教、伊斯兰教的传入,萨满教才渐渐衰落下去。
萨满教崇尚万物有灵论,他们觉得世上日月山川所有爬虫走兽都有神灵主宰,所以,他们崇拜自然界中的一切。
我有一个朋友曾说,这萨满教的力量可以通过招魂获得,而且,萨满师还可以通灵,就是可以和灵魂对话,甚至可以通过托梦的方式给人医病,或者解决一些我们自身觉得无法解决的问题。听了以后,在心上便生了根。对于这些巫术玄冥类的东西,我总是过分的心存好奇,它们一直在心底幽居着,只等待一个恰当的时间便从心底伸出来。就比如这次的街津口之行,仿佛它早就在灵魂里约定好了似的。
早上出来时,风里浮着淡淡凉意,秋来了,秋来常添寸寸寒,这寒凉,是每天一寸一寸长出来的,而风,还总试图在秋天里表现着自己的优雅和风情。就比如现在,比如我们刚刚走下车子的当下,长天阔远而安静,但它在这片林子之外,我所能看到的只是这淋落在地皮上的斑斑碎影。
风却是在的,它凉凉的掠过我的肌肤,像水一般冷凝,又像云一样给人以视觉的美感,当然,我说的这视觉是我心里的一种感受,它甚至扯下几枚叶子在我的眼前翩翩飞舞,它想用它妩媚的风情迷惑我此行的目的,因为不远的前方“赫哲第一村”那几个大字就挂在我的眼前。
看到那几个字,我内心一下雀跃起来,我知道,我离这片心仪的土地越来越近了。
我们驱车又开始前行,路两侧依然是望不到边际的林子,有很多树杂乱无章的长着,在头顶织着绿色的穹顶。这印象里的秋,原生而质朴,数百年来它一定就以这种方式默默守候着一辈又一辈的赫哲人,供着他们呼吸与猎捕。
赫哲人一直是渔猎为生,“夏捕鱼作粉,冬捕貂易货以为生计”。直到二十世纪初,猎业才开始衰化,但渔业生产依然丰富。
赫哲族是我国六小民族之一,日满时期曾经因为日军的大量围捕绞杀,一度人口只余三百人,到解放建国以后,人民政府开始实行民族发展政策,积极帮助赫哲族发展生产,才让他们的生活得以逐步改善,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人数已经增加到四千多人。
车子在赫哲民族文化村停了下来,刚停下我便迫不及待的下了车,这是我神往的一片土地啊!呀!大门竟然是木头做成的,清一色胳膊粗的原木,没有漆油,两侧边门也是木头,就那样明晃晃的立在阳光下,立在来来往往的过客眼中。我开始沉醉了,在还没有进入大门里面时,我便被一种神秘的气场包围起来。
文化村是在很大一片林木里,本来周围都是一树树绿油油的叶子,走着走着便突然从哪个方向冒出一抹带着颜色的房子边角来,那样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就掩映在绿荫花影里,突然出现了便是满怀的惊喜。
房子也都是很有特点的,有的像我们外出旅游时撑起的三角形帐篷的形状,涂着红色的油漆,端端正正的坐在哪一棵树荫下面,并不大,看着也颇美观,这是赫哲人以前居住的一种叫做撮罗的住宅。但圆顶的“胡如布”及各种“昂库”(棚子)这民族村里却没有看见。而关于赫哲人冬日凿地穴居的地窨子,我一早是听说过的,我说的是我听过地窨子这三个字,但从哪里听说的又说了什么却是一点儿印象也没有了。这林间还另有一些房子鱼贯的排列着,这样的房子多是些民族餐厅、旅店、展览馆等,样子和各地的旅游建筑风格也多相似。
我们在一个渔具展览馆的房子前停下来,对于赫哲人制作的鱼皮工艺品我是知道的,因为电视上曾经以专题的形式介绍过,但只限于电视上看见过这样的鱼皮艺术品,今天,终于有机会可以亲自看看了。
一进入室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个玻璃展台,里面有很多鱼皮制品,多是一些鱼皮挂件,娇小玲玲的,下面带着红色的流苏,非常好看,还有鱼皮钱包,有些着了颜色,有些就那样以原生的状态安静的卧在一角。墙壁周围则挂着装帧精美的鱼皮画,还有鱼皮制成的衣服,裤子和鞋子。那鱼皮画非常漂亮,惟妙惟肖,并且有很强的立体感。颜色多不艳丽,古朴中透着素雅。也有的带着颜色,红色黄色绿色的,那感觉又不一样了,画面感极强。至于鱼皮衣服和裤子,包括鞋子,便都带着原始的色彩了,只站在那里看着,瞧着,感觉着,那种强烈的巫气
版权声明:本文由30ok网通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renyuechuanqi.com/html/sanwen/x6ouo76si13my.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