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国粹

身边的国粹

鸱鸮散文2025-05-22 08:32:24
京剧的流传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被称之为国粹有它得天独厚的基础。且不说京剧艺术本身博大精深,流派纷呈,在戏剧艺术的百花园里独占鳌头。单是全国的京剧票友之多,水平之高,也是任何一个地方剧种所不能企及的
京剧的流传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被称之为国粹有它得天独厚的基础。且不说京剧艺术本身博大精深,流派纷呈,在戏剧艺术的百花园里独占鳌头。单是全国的京剧票友之多,水平之高,也是任何一个地方剧种所不能企及的。
我的邻居如奶奶就是一个典型的京剧迷。如奶奶从工厂退休后,非常热衷于群众文艺活动。她参加了老年大学的京剧艺术团,每天和一班老年人学唱京剧。
一个双休日的上午,我照例在家打扫卫生。就听有人高声叫着如奶奶的名字,原来是如奶奶老年大学的同学。不大一会儿,隔壁就传来了唱京剧的声音,细细听之,她们唱的是梅派名段《穆桂英挂帅》中“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一段。说实话,她们的唱腔无论是吐字,还是韵味,在我这个京剧艺术爱好者听来,都不敢恭维。
连着几个双休日,都能听到她们在认真地学唱同一个段子。她们的热情感染了我,正好那几天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的名段欣赏节目,正在播出的是梅派名家李胜素的《贵妃醉酒》中的“海岛冰轮初转腾”一段,我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不大一会儿,如奶奶和另一位老人敲开了我家的门,竟让我教她们唱这一段。其时,我吓得呆了半天,连忙告诉她们我只是乱哼一气,根本就谈不上会唱。可她们却固执地认定我是个行家,执意要跟我学。我推托了很长时间,可全都是无用之功。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得滥竽充数了一回。在所谓的“教”她们学唱的过程中,我自己都能感觉到我的面颊火烫一般,本就一知半解,有什么能耐教别人呢?可她们学得着实认真。有的时候,为了一个字的发音方法,她们甚至练习了十几次。
面对如此的痴迷与执着,我只能由衷地赞叹。于是,下一个双休日,我把她们请到家里,泡上一杯香茶,与她们聊起了京剧。我从“四大徽班进京”,讲到“同光十三绝”,从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谈到著名的四大名旦。当然,我尤其不忘推崇的是著名梅派青衣李胜素和著名程派青衣张火丁。在我看来,这两位无论扮相身段,还是唱腔表演,才真正算得上是她们各自师承的那一流派的代表人物。
现在可以想见,当时我一定是倾住了全部的热情,讲得眉飞色舞,全然进入了忘我的状态。她们听得也是如痴如醉,意犹未尽。
那一年,小城举行了一场京剧演唱会。如奶奶送给我一张观摩票,并再三邀请我去观看。
记得那晚我如约而至。剧场里人不是很多,大都是一些中老年人。如奶奶和那几个学唱京剧的老人合作,清唱了一曲,正是那段“海岛冰轮初转腾”……
听着这耳熟能详的唱段,我不禁想得很悠远,很绵长。中国的文化如此灿烂辉煌,中国的京剧如此异彩纷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它喝彩,不为它雀跃呢?连外国人都喜欢我们的国粹,还给了它一个既好听又释义的称呼——BeijingOpera。难道我们就不能为它的传承和发展做点儿什么吗?
我深深的被那些热爱京剧艺术的人们所感动,也衷心地祝愿我们身边的国粹能开出更加绚丽夺目的花!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