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枚铅字
对文字的爱好始于一九八九年,那年我十四岁。当时我的语文成绩并不好,作文更是一般,每每为完成一篇作文而苦恼。八九学潮时,对政治一点不懂,但是从县里下发的传单逐渐让我明白,资产阶级自由化开始猖獗了,后来的
对文字的爱好始于一九八九年,那年我十四岁。当时我的语文成绩并不好,作文更是一般,每每为完成一篇作文而苦恼。八九学潮时,对政治一点不懂,但是从县里下发的传单逐渐让我明白,资产阶级自由化开始猖獗了,后来的几天,日趋白热化,继而升级成北京反革命暴乱了。一天下午,乡长兼党委书记找校长谈话,校长送乡长出来时表情很沉重,在大门口在一个劲地做出什么保证。有个同学对我说,肯定有大事了。我愣愣地看着校长走进办公室,紧接着疾步走出来,站在铁铃下举起了铁杵,使劲击打铁铃。全校五百多名师生如蚁虫一样纷纷从各自教室和办公室出来,汇集在空旷的操场上。只见校长甩开膀子兴冲冲朝人群赶来,后面紧随着两个抬桌子的高年级学生。原先还哄哄嚷嚷的人群,随着站在课桌上的校长一声轻咳,顿然肃静。校长只说了一句话,“各年各班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参加全县作文比赛,严厉批评资产阶级自由化,用文字声讨北京反革命暴乱”。于是,全校掀起了写作的浪潮,每个学生似乎都关心起政治来,心怀愤愤甚至义愤填膺。正是这件事刺激了我的作文梦想。尽管大家的作文都没有得上奖。
一九九一年我进了工厂,我看了几本前苏联的文学作品以后,便开始了“创作”,很自信。但每次“创作”结果都很惨。那段时间,动笔的几率很高,着实勤奋了一阵子,都是草草收兵。因为文化底子薄,就想补习,担心别人看不起,专拣“大部头”有分量的古代、哲学等方面的书来啃,啃是啃不动的,因为不是吃饭。于是转过头来去“体验生活”,生活从那里来,我恰好演绎了一个南辕北辙,不到真实生活中去,偏到深夜、寒冷的地方“蹲守”生活,夜黑害怕就生拉硬拽一个兄弟陪着……吃了很多苦以后,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我的文字变成铅字。
每次周三、周五的《甘肃矿区报》下发到班组,一抢到报纸,我就如饥似渴地阅读,不看一二三版,只看四版副刊的《红柳情》和《沙枣花》,看到刊载文章优美的文字,就被作者作文的水平折服。晚上还要掌灯夜读,甚至进行章句仿写,下了很多功夫,花了很多时间,功效并不明朗,一心想要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还停留在“梦的阶段”。但这时的我,就已经与《甘肃矿区报》结缘了,原因就是一枚铅字。
这样“熬”到了九五年,我的第一篇“豆腐块”见报了。见报了!铅字的味道!沉甸甸、浓重、甘甜、馨香……我的心似乎同时拥有了味觉和嗅觉。感受就是感觉的再生长,只有新生的感觉有了,还会有第二茬、第三茬再生长,就像野火之于枯草,韭菜之于镰刀。接二连三地作品在《甘肃矿区报》登载,极大地鼓舞了我的创作激情,我也在《甘肃矿区报》鼓励下逐渐长高。现在一直坚持给《甘肃矿区报》投稿,原因有二。其一、此报我称之为我的母报,感激、感谢、感恩的情感历久难消;其二,《甘肃矿区报》是一份党报,引导、教育、服务于所有的矿区人民,作为矿区的一份子,理应尽点心力。现在我,已经于《甘肃矿区报》缘来已久了,原因就是一枚铅字的延续。
听到《甘肃矿区报》的消息,感怀不已,当庆贺!党报扩版,大势所趋,势在必行,体现了矿区、党委和厂部对报纸的关心与重视,此其一;报纸扩版,符合报业发展的整体趋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见证了《甘肃矿区报》逐渐成长、壮大的历程,此其二;此次报纸扩版旨在矿区及企业发展,同时服务民生、顺应民意,一定会起到开阔视野、增加容量的效果,是一项高屋建瓴的举措,此其三。
作为一名爱好写字的读者,更感欣喜幸甚。夺众读者之愿,知众读者心思之故。借一枚铅字之名,实为庆报纸扩版志喜。以此为证,难尽心声!
版权声明:本文由30ok网通传奇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renyuechuanqi.com/html/sanwen/xss5654o6gt13.html
相关文章